时间:2023-06-02 15:36:30 | 浏览:129
转载自嗣汉天师府
在宋代期间,宋王朝在龙虎山建造了大量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了扩建和赐额;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宋代新建的宫、观、院近20座。其中,有建于1056年至1063年间的凝真观。1102年至1106年间的静应观和祈真观。1107年至1110年间的灵宝观。1119年至1125年宣和年间的逍遥观。1208年至1224年间的金仙观等。另外,宋代还建有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和天乐道院等。在这个时期,龙虎山正一道掌教的是张道陵的第二十四代至第三十五代后嗣。从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开始,每代天师都曾被诏面圣,并被赐予“先生”称号。
其中,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最得朝廷恩宠。在1104年,宋徽宗召见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张继先与宋徽宗相谈甚欢,于是宋徽宗赐号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第二年的12月,张继先回到了龙虎山。这次面圣,张继先的父亲和兄长全都被赐予了爵位。而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先后被封为“正应先生”和“仁静先生”。这些都表现出当时宋王朝对龙虎山道教的支持和重视。
后嗣 是后代子孙的意思,也含有继承人的意思。在古代,后嗣是获得继承权的一个标准。在道教天师道中,历代天师都需要是创教祖师张道陵的后嗣。
玄教 是道教正一道的一个支派,由元朝张天师张宗演的弟子张留孙在北京形成的一个道派。当时元朝皇帝邀请张宗演来大都,并请其留京传教,其弟子张留留在京城,受到皇帝的恩宠,受封“玄教大宗师”,因此玄教自成一派,但仍遥奉龙虎山正一道张天师为教主,玄教主要传播范围在江南。明朝以后,玄教解体,重新归入正一道。
正是因为宋王朝的支持,在宋代初期龙虎山便成为与江苏茅山和江西阁皂山并立的三山符箓之一。后来经过200年至元代,龙虎山的正一道便跃居成为了三山符箓之首。此时,龙虎山正一道达到了鼎盛时期。在龙虎山正一道的鼎盛时期,掌教的是张道陵第三十六代至第四十一代后嗣。从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起,每代天师均被元王朝封为天师或真人,让他们主领江南道教。至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时,朝廷更封他为正一教主,让他主领三山符箓。也正是因此,龙虎山道教成为了诸符箓派之首。
在这期间,龙虎山出现了大批著名道士。这些德高望重的道士一部分被输送到了大都燕京,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弟子张留孙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龙虎山道教支派玄教,用来主领江南广大地区的道教事务。
道士 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道士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者,又以各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布道传教,为其宗教信仰尽职尽力,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道士之称始于汉朝,当时意同方士。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称乾道,女道士则相应地称坤道。黄冠专指男道士时,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女冠。例如,张留孙,又称张宗师,是张宗演弟子,被元世祖忽必烈授以江南诸路的道教都提点之职。剩下的道士则留在了龙虎山,管理山上的道教事务。其中也不乏杰出的道士。李宗老,达观院道士,是著名玄教道士吴全节的老师。在1264年至1294年间被授江东道教都提点,主持本山上清宫。吴元初,龙虎山高士,就学于道教学者雷思齐,所著诗文集为《元元赘稿》,元代著名学者、诗人虞集为之作叙说:
元初服黄冠以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乎?张彦辅,龙虎山道士,精绘事,元代著名学者、诗人虞集曾为其所作《江南秋思图》赋诗。
另外,在此时期,元王朝还对龙虎山道教宫观进行了修正。它除了对龙虎山原有宫观进行了修葺以外,又新建了大批的道教宫观。据元代散文家元明善和清代正一道道士娄近垣所写的两本《龙虎山志》中的不完全统计,新建的宫、观、庵和院多达37座。这些道教宫观大部分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建于1264年至1294年间,有文惠观、乾元观、会真道院、望仙道院、八卦庵、止止庵、太极庵、西华道院、东山道院、云山道院和瑶峰道院等。
风水 本为相地之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坐向、建设等,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在宋元两代,龙虎山道教发展极为迅速,其中大部分道观都是在这两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些建筑后来因为遭到了天灾兵火,大多被毁,后存留下来的仅有天师府一座,上清宫、正一观等宫观都是后来重修的。
但是,从那些被毁的道教宫观遗址上,可以看出当时道教文化的繁荣和昌盛。龙虎山之所以成为“道教第一仙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龙虎山在风水学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经典。风水最看重的就是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
阴阳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风水学经典《水龙经》中曾说:穴虽在山,祸福在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两者本身就是有机融合的,更何况龙虎山的山水暗合了道教太极阴阳教理,所以龙虎山成为道教祖庭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龙虎山的风水吉象,主要体现在两处:一是卢溪河畔的太极形势图。这里山环水抱,溪水与山势,正好形成一个阴阳太极图。
从卢溪河畔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段,溪水为阴鱼,鱼眼鼓出在头部。山势为阳鱼,鱼眼也鼓出在头部。这样一个太极就呈现出来了,自然天成,鬼斧神工,蔚为大观。太极是道教理论与形象的标志,又是道教的灵魂。而此处的风水气场就非常旺盛,人天感应度也相当高,非常适合炼丹修行,所以张道陵天师才选择在这个地方炼九天神丹。
二是龙虎山与正一观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如果说太极山势是龙虎山的灵魂,那么龙虎山本山,则是龙虎山的山身。正一观后面的山脉是象山余脉,本来这个余脉一直向西,但是到了此地突然折回,形成了两峰对峙的龙虎形状,不能不说这里是修道的宝地。有人、有山、有魂,构成了我国风水的综合吉象:天地人合一。人为天师,山为龙虎,神为太极。再经过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成就了龙虎山在我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
转载自嗣汉天师府在宋代期间,宋王朝在龙虎山建造了大量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了扩建和赐额;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宋代新建的宫、观、院近20座。其中,有建于1056年至1063年间的凝真观。1102年至1106年间的静应观和祈真观。1107年
近日,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口罩”冲上了热搜。这个巨型口罩长12.828米,宽9.178米,非常震撼。口罩是给江西龙虎山景区一只“巨象”戴的,这只“巨象”就是龙虎山景区的“象鼻山”。给它“戴口罩”的不是滑轮、杠杆,也不是无人机
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有一个龙虎山镇,这里因道教名山龙虎山而得名。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因此得名。鹰潭市西南郊的龙虎山镇、上清镇位置图如今这里的龙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属于丹霞地貌景观。这一带是丘陵地带
江西省优秀教师免门票一、活动时间:2021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二、活动对象:江西省内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三、优惠政策:以上优惠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不含经营性的观光车票和竹筏票)的优惠政策,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具体为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东汉中叶,天师张道陵弟子在此山中炼丹修道,修道炼丹炼成功后,“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原名叫云锦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因龙虎出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山因此得名。张天师在20
明初,太祖朱元璋加赐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永掌天下道教事”,敕命礼部与道教拟定科仪格式,颁行天下遵行。洪武二十三年(1390),上谕礼部“严禁伪造符箓”,其时,“天下符箓,出此一家(龙虎山)”。(道教之音)以上足以表现龙虎山地位尊崇,但在清朝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1],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2]、国家AAAAA级旅
在江西,有一座龙虎山,不仅风景绝美,更有传奇色彩。相传这里是东汉道教祖师“张天师”炼丹之地,“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绝壁之上,还有数百座崖墓,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留下至今未解的谜题:在没有机械的古代,将悬棺安放到百米峭壁
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
9月7日下午,“行走中国?2017世界华文媒体江西行”活动采访团走进“中国道都”龙虎山。来自世界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华文媒体高层,在此感受道教文化。 苏路程 摄中新网鹰潭9月7日电 (记者 王剑苏路程华山)9月7日下午,“行走中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
#头条创作挑战赛#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江西龙虎山——中国道教名山之首,誉称“道士的世界王国”龙虎山,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面积达20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为道教正一派“祖庭”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东汉中叶,天师张道陵弟子在此山中炼丹修道,修道炼丹炼成功后,“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原名叫云锦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因龙虎出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山因此得名。张天师在20
一到秋天,栗树上就挂满了肥硕的果实。栗是常见的木本粮食之一,糖炒栗子又香又甜又糯,味道奇佳;栗还可“蒸以充饥”,替代粮食。正是“林中也有粮干斛”。江西鹰潭市龙虎山盛产板栗,当地的“天师板栗”是该市的名特产之一。相传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