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2:45:00 | 浏览:28
江西道教源远流长,宗派叠起,高道辈出,影响很大,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江南占有主导地位。现存道教分为正一派与全真派两大派别,正一派之源即在江西龙虎山,此为世人所公认。
一般认为,从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在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到江西龙虎山等地从事创教活动之后,江西有组织的道教开始发端,龙虎山遂成为道教发源地。此后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扶植和利用下,江西道教各门派逐渐得到发展,特别是唐、宋、元、明时期达到了鼎盛。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道教创始人张陵(亦称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自张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
自古以来,江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就是神仙方士和黄老道们活动的重要场所。传说黄帝的乐官伶伦曾隐居于南昌西山修道炼丹。西山,古称洪崖山,因伶伦或曰洪崖先生而得名。西山还被称过逍遥山、散原山、南昌山等。据周景式《庐山记》记载,传说西周威烈王时(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个“生而神灵”名叫匡俗的人,曾隐居在九江庐山的深谷老林中,求仙学道,“时人敬事之”。后匡俗被热衷求仙、希翼长生不老的汉武帝封为“南极大明公”。另还有流传很广、影想很大的麻姑女寿仙就诞生在山姿奇秀、风景美丽的南城县麻姑山(原名丹霞山)。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0年),因山上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而得名。早在汉昭帝(公元前86—75年)时,就有仙人浮丘公及弟子王、郭二仙在丹霞山修道。
据道藏记载,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从四川南下江西龙虎山,继承祖业,开创天师道龙虎宗。龙虎宗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成长壮大起来,到宋时张天师已由一教之主,发展到提举三山符篆,即龙虎山、阁皂山和茅山,前两山都在江西;到元时进一步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江南道教。明初,天师道达到鼎盛时期,发展到掌管天下道教事。
道家思想是中国人独创的精神产品,由来已久,但正式成为一门宗教却是在东汉时期。江西的道教文化特别悠久深厚,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炼丹传道始,创建天师道,世袭相传长达六十多代,迄今绵延近两千年。在中国历史上除孔子世家外,无与伦比。它既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道教,又是影响最大的宗教组织,其教义盛传东南亚,远播欧美。现尚保存完好的“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起居之所,规模宏伟,建筑瑰丽,号称“南国第一家”。此外,南昌西山、樟树阁皂山、上饶三清山、萍乡武功山、南城麻姑山等都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例如位于南昌西山的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东晋“福主”神仙许真君而建。据史料记载,许真君在世时为官清廉,为民治水,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建祠纪念,历经许多朝代,万寿宫香火不断,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道教宫观。随后,万寿宫又发展成为江西会所,古时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万寿宫。鼎盛时国内外共有万寿宫多达1000多处,它的祖庭就在南昌,坐落在南昌城内翠花街。文革期间,南昌万寿宫被毁。
江西的道学思想,对中国道家思想理论有很大的发展,如天师道对 “道论”的发展,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天师道早期对“道论”的神学化;二是天师道变革时期对“道论”的玄学化;三是天师道兴盛时期对“道论”的演化,即把外在于人的“道”变为直指人内心的“道”。又如净明道的特点是融汇道、儒、释,倡导三教归一;认为道教的净明,儒教的忠恕,佛教的大乘,三教之旨,殊途同归。净明是对内心修炼的要求,忠恕是对行持的要求。
江西道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炼丹方面,著名的有张陵、葛玄、葛洪、张宇初等,在我国古代化学领域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在道教的符、箓、斋、醮方面,也有与科学暗合的地方,故有所谓的“灵验”;在养生方面,道家的内炼理论和内炼实践都很丰富。天师道早期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都阐述了“守一”等炼养之道,主张以合炼精气神三者为一、宝精惜气啬神为养寿之要,这一思想后来一直被奉为道教养生学之要旨。张陵的“九鼎丹法”就是内炼的一种,而神霄派就是以内丹和符箓结合而成的道派,主张内炼成丹,外用成法。
江西道教反映在文学与艺术方面也有很多价值很高的创作,如道教宫观宏伟华丽的建筑艺术,大量至今仍闪烁其光辉的诗、文、碑刻、记传等,特别是为了祈禳奏章而发明了“青词”或曰“绿章”的一种特殊文体,借道教而流传于世。另外,由于张天师的活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传奇式的影响,使得宋以后出现了不少以张天师驱妖降邪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和神话故事,如《水浒》、《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张天师明断辰钩月》、《追鱼》、《沈七哥》、《张天师捉鬼》等等。此外,正一派道士在做道场从事斋醮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仪式,比如有音乐、有歌唱、有舞蹈等等,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东汉中叶,天师张道陵弟子在此山中炼丹修道,修道炼丹炼成功后,“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原名叫云锦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因龙虎出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山因此得名。张天师在20
明初,太祖朱元璋加赐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永掌天下道教事”,敕命礼部与道教拟定科仪格式,颁行天下遵行。洪武二十三年(1390),上谕礼部“严禁伪造符箓”,其时,“天下符箓,出此一家(龙虎山)”。(道教之音)以上足以表现龙虎山地位尊崇,但在清朝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1],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2]、国家AAAAA级旅
在江西,有一座龙虎山,不仅风景绝美,更有传奇色彩。相传这里是东汉道教祖师“张天师”炼丹之地,“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绝壁之上,还有数百座崖墓,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留下至今未解的谜题:在没有机械的古代,将悬棺安放到百米峭壁
转载自嗣汉天师府在宋代期间,宋王朝在龙虎山建造了大量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了扩建和赐额;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宋代新建的宫、观、院近20座。其中,有建于1056年至1063年间的凝真观。1102年至1106年间的静应观和祈真观。1107年
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
9月7日下午,“行走中国?2017世界华文媒体江西行”活动采访团走进“中国道都”龙虎山。来自世界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华文媒体高层,在此感受道教文化。 苏路程 摄中新网鹰潭9月7日电 (记者 王剑苏路程华山)9月7日下午,“行走中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大家都知道,中国很多的城市命名方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首都或者曾经做过首都的城市,名字里会带“京”字,比如北京、南京等,还有很多城市的名字里都带“州”字,这个就太多了,而中国唯一一座用“鹰”字命名的城市,你
#头条创作挑战赛#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江西龙虎山——中国道教名山之首,誉称“道士的世界王国”龙虎山,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面积达20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为道教正一派“祖庭”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东汉中叶,天师张道陵弟子在此山中炼丹修道,修道炼丹炼成功后,“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原名叫云锦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因龙虎出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山因此得名。张天师在20
一到秋天,栗树上就挂满了肥硕的果实。栗是常见的木本粮食之一,糖炒栗子又香又甜又糯,味道奇佳;栗还可“蒸以充饥”,替代粮食。正是“林中也有粮干斛”。江西鹰潭市龙虎山盛产板栗,当地的“天师板栗”是该市的名特产之一。相传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在
芒果旅行日记:江西发现一座皇家等级建筑,居江南宫观之首,康熙亲手御书匾额,被称为“道教第一宫”。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古老道宫,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地,所以也被称为“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这建筑就
江西道教源远流长,宗派叠起,高道辈出,影响很大,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江南占有主导地位。现存道教分为正一派与全真派两大派别,正一派之源即在江西龙虎山,此为世人所公认。一般认为,从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在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