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5:25:39 | 浏览:57
1、甘肃平凉:崆峒山
甘肃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据学者研究,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远深厚。因此,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其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亲自登临崆峒山,向在崆峒山隐居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在《庄子·在宥》篇中有详细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2、湖北十堰:武当山
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相传明成祖朱棣心慕武当道士张三丰,寻而不得,为恭候张三丰到来而建武当山。成祖登上皇位后的第十年,开始了大规模建造武当山道教官观的工程,每日役使军民工匠达二十余万人,花费了上百万两白银,用了六年时间,最终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庞大的道教官观建筑群,特别于天柱峰顶冶铜为殿,并饰以黄金,以供奉玄武神像,并赐名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视之为五岳之冠。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在总体规划上明显体现了道教的“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想。明成祖兴工创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根据山岳地势的特点和道教信仰的需要,下令依山而建不破坏武当山本身的一草一木,在修建武当山道教宫、观、庵、庙和道路、桥梁时,非常注意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设计布局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涧的奇峭幽邃,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和规格的大小都布置的恰到好处,是建筑物与周围的地形、林木、岩石、溪流有机的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在整体规化上明显体现了道教尊神玄武上帝在武当山修道成仙、功成飞升的神话。明成祖根据玄帝升真事迹在武当山营建一整套宫观庵庙,敕建五大宫中,五龙、紫霄、南岩皆是道经所言玄帝修炼之地。
3、四川都江堰: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福宫以纪念。迄今山中还保存有“访宁桥”、“轩皇台”、“黄帝祠”等述其传说的旧迹。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他博学多才,深谙天文术数,是当时天师道首领。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实践。从“道法自然”出发,青城山的建筑都依山取势,灵活布局,在隐、藏、幽、奇上下功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从山麓至峰顶,栈道、丹梯、石桥时相勾连,亭阁、牌坊星罗棋布于游山道上。亭阁的建造随景而设,建筑多取材自然,不假雕饰,枯树柱,树皮瓦,竹木栏,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朴实幽致。青城山现有道教宫观11座,常住道士150多人。著名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古常道观)、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4、江西鹰潭:龙虎山
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5、安徽黄山:齐云山
齐云山
道教仙山,供奉真武大帝,江南道教中心。齐云山道教沿革属全真派,在家道,道教又称“福寿山”。为皖南道教名山。齐云山由于避居皖南山,晋朝以前尚无人烟,及至唐朝,才开始有了道。据占岩福道长的口述,当地道人历代相传:早在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6、陕西西安: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道教的发祥圣地之一。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2009年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秦岭终南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7、广东惠州:罗浮山
罗浮山
罗浮山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道教圣地,龙门派祖庭,道医祖庭。它位于广东中部的东江之滨,在惠州博罗县境内,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景区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罗浮山势雄伟挺拔,风光清静幽秀。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罗浮山又有神仙洞府的美誉,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罗浮山与南海县境内的西樵山为姐妹山,故又名东樵山。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汉代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
8、四川成都:鹤鸣山
鹤鸣山
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鹤鸣山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 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 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此外,鹤鸣山作为游戏里门派的名称出现。鹤鸣山景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阁以及建设中的“道源圣城”等。鹤鸣山中还有二十四个山洞,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故称为二十四洞。
9、河南洛阳:老君山
老君山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公里处,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达2200余米。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来,是周边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顶的太清观也是始建于北魏。老君山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97米。
10、江西上饶:三清山
三清山
道教仙都,供奉三清天尊,丹鼎派祖庭。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
1、甘肃平凉:崆峒山甘肃崆峒山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中华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山的地方就有神仙。这里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道教著名的五大名山。中国道教五大名山为:甘肃崆峒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圣地。1.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西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一首诗道出了青城山的美,青城山的不凡,青城山的地位,青城山的神秘!青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相传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有"两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誉的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海拔2123米,是古代"丝绸之路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青城山,很多朋友知道这座山应该是源于武侠小说中的青城派,事实上,青城山也确实是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另外三大门派当然就是赫赫有名的少林、武当和峨眉了,青城派武术在唐宋时期集各种武学精华,以丹道、自然辟谷、易
#头条创作挑战赛#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老,因此研究医学是道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期道教认为金、玉坚硬,人服食后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在“食金如金,食玉如玉”的理论指导下产生了炼丹术,炼丹的发展促进了古代中医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到西汉时,可以服食的药金
三 清 山 三清山,又称之为“小黄山”,又名少华山,顾名思义,三清山的景观特色与安徽的黄山有很多地方非常相似,是我国最美的五大丛林之一。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上饶境内,有江南第一仙山美誉,是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名山,主要由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
清源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
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位于江西省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亦是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三清山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
中国最知名的十座道教名山,每一座都是空灵绝美的仙山圣境。1、道教圣山-江西三清山三清山有着小黄山之称,是能和黄山媲美的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江西上饶,因为山中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相对应,故名三清山。三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在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开篇就阐述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道”是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总结出的具有唯物主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崆峒派武术的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
刚刚过了一个极端高温的七月,我在七月末去了一趟崆峒山,感受到道教第一山的无上清凉。不仅仅是寻觅心灵的去处,不仅仅是问道崆峒山、看一看这里的道人多会武术,是到山上倾听晚风、晨起去敲山顶道观的门、感受崆峒道人的寂静光明。崆峒山的道人当然是会武功
崆峒山凤凰岭古柏,又叫圆柏,柏科常绿乔木。是自己生长还是人为种植已无考证。经专家鉴证,距今已2300多年。坐拥山巅,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下至上望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自己仿佛融入大自然的环抱。崆峒山上呈现出大自然的景象,山顶的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