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7:48:31 | 浏览:5
崆峒山释道两教并存。至明代,由于平凉韩王太妃极力提倡道教,在崆峒山大兴土木,营建宫观,铸造铜像,并将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崆峒山遂成为我国道教圣地。
崆峒山朝天门
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崆峒山及其附近即有人类居住。崆峒山以黄帝问道广成子而闻名天下,史称道教“教源所在”之地。传说中容成公、广成子、赤松子等古仙人曾在崆峒石室中隐居修炼。山上至今犹存“广成子洞”、浴丹泉”和“黄帝问道处”等遗迹。此后,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先后慕名登临崆峒山,探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方术。
秦汉时期,崆峒山上就有方士修炼隐居;魏晋时已有洞室;唐代建有问道宫。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建太和宫;天圣七年(1029),铸天圣铜钟。政和年间(1111-1117),重修问道宫,将问道宫辟为道教大什方之一。
明代,崆峒山的道教活动盛极一时。武当派道士张三丰、全真教道士王道成等,在崆峒山创立道场。敕封于平凉的历代韩王多崇祀真武,大兴土木,先后修建太和宫、静乐宫、天仙宫、遇真宫、南崖宫、药王洞、三教洞、磨针观、紫霄宫、三官殿、雷祖殿和龙君殿等。由于平凉韩王太妃极力提倡道教,在崆峒山大兴土木,营建宫观,铸造铜像,并将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崆峒山遂成为我国道教圣地。
崆峒山
明末清初,崆峒山建筑因战乱受到毁坏,清康熙丙辰(1676)年,平凉知府杨凤起函请陕西陇县龙门洞全真龙门派正宗第十代掌门人苗青阳为崆峒山主持,重修皇城,将崆峒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常驻之一。至1949年,崆峒山道教已传至21代,当时山上道教宫观达42处,道士达百余人。
崆峒山之所以被称为道教胜境,不只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更因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道家文化建筑群和碑刻遗迹。崆峒山古建筑群分为舒华寺、隍城和雷声峰三部分,主要古建筑16座,包括舒华寺内的凌空塔,隍城内的磨针观、十二元帅殿、太白楼、灵官洞、献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师殿、药王殿、老君楼、天仙宫,雷声峰的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雷祖殿。而且崆峒山还存有自唐代以来的大量石刻和碑文,大多遍布于高山悬崖、丛林深涧和宫观庙宇之中,多出自名家之手,既有历代帝王的手迹,也有学士重臣的墨宝,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被专家学者誉为“崆峒书法艺术宝库”。
无论是道教人士还是非道教人士,想必大家都会对道教做法事时的流程很感兴趣,在道教,它们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科仪”,俗称“道场”或“法事”。而这些活动又是怎么进行得呢?
道教科仪指的是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对鬼神的礼拜和先秦礼制。“斋”是仪式前的洁净,“醮”是一种祭神礼。道教以斋醮科仪与神灵沟通,并建立了各种斋法、醮法。隋唐以后,斋法与醮法相互融合,“斋醮”合称,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一场完整的科仪法事由坛场设置、器物布置、诵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步骤组成,其中道士是串连这些步骤的主线。斋醮科仪分为阳事和阴事两类科仪。阳事科仪是为活着的人通过祈福、转运等方式表达斋主心中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阴事科仪是为死去的人通过度亡、追荐等方式表达斋主对先人的无限追思。不同的目的用到的经和忏是不同的。如度亡斋醮仪式常用的经是《度人经》,如阳事科仪常用的经是《北斗经》。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相传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有"两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誉的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海拔2123米,是古代"丝绸之路
武林八大门派分别是: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昆仑派、点苍派、青城派、华山派,还有我们今天介绍地的门派------崆峒派。这两个字念的念法就是这两个字有半部分的念法。熟悉武术和地理的朋友们可以发现,每一个门派都有一座山作为根据地,所以崆峒派自
崆峒山是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地名,崆峒派往往被作者列为武林大门派,这个门派远离少林、武当等中原门派,呈现出神秘性——擅长冷门武器或武功,与西域或外族有点关系。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在今天看来毫无疑问是西部地区了。但实际上甘肃省
崆峒山红叶节红叶节引爆崆峒山~自“诗画崆峒·最美金秋”崆峒山第四届红叶节启动以来红叶引爆崆峒山游客量急速攀升徐振华 摄今日崆峒山人气恢复黄金期“登崆峒,赏红叶,吃暖锅”平凉人的周边游有了新的选择秋季一日游被安排的妥妥的!徐振华 摄景区开启一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一首诗道出了青城山的美,青城山的不凡,青城山的地位,青城山的神秘!青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
1、甘肃平凉:崆峒山甘肃崆峒山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中华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山的地方就有神仙。这里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道教著名的五大名山。中国道教五大名山为:甘肃崆峒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圣地。1.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西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称。地理位置上,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1456到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667.5米,主峰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陇东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城。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崆峒山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
甘肃--崆峒山相传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此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登临处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此山。崆峒山山门石碑 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对此山多有赞誉。 这座山
崆峒山之谜相传人文始祖轩辕皇帝曾到崆峒山问道,据说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土是黄色,能生成物,故称黄帝。曾大战蚩尤后三次登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后来轩辕皇帝果然活了110岁,后乘龙升天而去。其神秘背后也暗含了道教养身之
道家文化,源远长流,上至皇帝权贵,下至黎民百姓,都被他影响颇深,今天我来说说这个西北小城,也被称为塞上旱码头的平凉。 平凉,地属陇东处于六盘山东面,被誉为西出长安丝绸之路第一城,笔者以事实求是的观点来说,对于平凉其他的事物不太熟,主要原因
欢迎关注户外旅行人渊龙博峰,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吧~~~~位置:中国平凉景点: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交通:各种交通方式到中国平凉推荐理由:不得不说有点对不起家乡啊,三十多年了,居然一次崆峒山都没有去过,这次是弟弟去了大概的描述,
您知道“中华道教第一山”,说的是哪座山吗?您知道道教的发源地,又是哪里吗?那就一起来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吧。我们今天所要聊的,是崆峒山与鹤鸣山,这两座山,虽不属于“道教四大名山”之列,也没有“岳”的雅称,但是,它们在道教群山中的地位,却是不容
崆峒山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武侠小说无不涉及崆峒山是一个武侠小说迷必定听说过的地方,小说中每次举办武林大会或武林界大活动,必有崆峒派的道人出现,被名列“九大门派之一”,金庸、古龙、卧龙生等众多武侠小说的广泛宣传,让崆峒增长加了许